
2025年白酒市场正处于政策调控、消费转型与存量竞争“三期叠加”的深度调整阶段。在此番静默而深刻的转型进程中,汾酒精准洞察行业趋势,成为推动行业价值回归的先行者。

10月30日,山西汾酒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24亿元,净利润114.05亿元。在A股白酒上市公司中,汾酒是仅有的两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双正增长的企业之一。该业绩不仅巩固了其行业前三的市场地位,更通过“产品筑基、省外破圈、文化赋能”的三位一体战略,完成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范式跃迁,为处于调整期的白酒行业提供了穿越周期的实践范本。
01
产品筑基:双遗产融合与金字塔矩阵的抗周期逻辑
当前白酒市场单纯依托品牌溢价的高端化路径已逐步失效,汾酒则以“非遗现代化”的创新思路,在高端市场开辟差异化赛道,其核心在于将6000年酿造技艺与文化艺术进行深度融合。

2025年10月15日,汾酒携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于南京钟山高尔夫酒店举办“五窑承古韵,青花启新辉”青花汾酒五大名窑系列全球发布会,标志着其产品战略从“品质竞争”迈入“文化价值竞争”新阶段。五大名窑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代表,与汾酒6000年不间断酿造技艺形成“双文化遗产”共振——汝窑“天青釉”、官窑“紫口铁足”、哥窑“金丝铁线”、钧窑“窑变”、定窑“白瓷刻花”等工艺特色,均在酒器设计中充分体现,彰显传统工艺的精湛与独特。青花汾酒五大名窑系列并非简单的“酒瓶+文化符号”叠加,而是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若说双遗产融合是高端突破的关键抓手,全价格带金字塔矩阵则构成汾酒抵御周期波动的“压舱石”。“青花系列—老白汾—玻汾”架构形成“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的协同效应:青花20成长为百亿级大单品,支撑品牌向上势能;老白汾系列通过“时间的朋友”焕新实现20%增速;年销超2亿瓶的玻汾以亲民价格巩固大众市场。该结构的先进性在行业调整期尤为凸显:当高端消费承压时,腰部产品保障现金流稳定;当大众消费波动时,高端产品维持品牌溢价水平。

产品策略落地离不开健康的渠道生态。在“汾享礼遇”体系下,汾酒将数字化工具与渠道利益深度绑定,不仅为经销商提供实时库存、销量及价格数据看板,还能基于终端动销情况制定动态返利政策,从机制上杜绝经销商为冲量而低价抛货的行为。这种透明化协作模式,推动厂商与渠道商从“博弈关系”转向“共生伙伴”。经销商无需担忧同行恶性竞争导致利润缩水,汾酒亦可通过终端数据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快速调整产品供给与推广方向,形成“数据驱动决策、政策保障利益、合作拉动增长”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其在清香型白酒赛道的渠道优势。
02
省外破圈:文化前置构建区域价值共鸣
相较于传统白酒企业“全国撒网”的扩张模式,汾酒全国化战略已跳出“渠道铺陈”的传统框架,转向“文化前置”的深度攻坚。其能够将清香型白酒品类特性与地方文化精准嫁接,“文化前置”是打破区域壁垒的核心策略。

2025 年 10 月 17 日至 19 日,汾酒在广州举办“恰如其汾好彩好彩” 活动,就是通过文化前置将品牌叙事深度嵌入广府文化语境。活动先以历史溯源奠定文化根基梳理与广州的百年联结,从清代《美味求真》记载的汾酒入菜 “甘香” 特质,到 1915 年从十三行出海斩获巴拿马博览会大奖,借“故地重游”叙事建立“本土老朋友” 认知;再以在地域符号构建体验载体,摒弃单向输出模式,将醒狮表演、粤剧快闪等非遗元素融入现场,设置投壶、猜谜等民俗互动环节,更以青花汾酒调制“南国红豆”等特调饮品,让文化可感可品;最后以价值共鸣深化情感链接,提炼“恰如其汾”的生活智慧,契合广州人 “食不厌精”的美学追求,借嘉宾分享将品牌理念与城市精神绑定,从文化 “参与者” 转变为 “共创者”,实现品牌与地域文化的自然交融。

同期,汾酒与福建浙江商会联袂举办“孙尔准雕像揭幕仪式”也是汾酒“文化前置”的典型案例。通过深挖史料锚定文化根基,发掘道光年间闽浙总督孙尔准与山西籍巡抚韩克均因汾酒结缘的佳话,以其诗作《饮芸昉中丞杏花村酒赋谢》为品牌溯源佐证,同时关联晋商携汾酒入闽、福州商帮枢纽历史,筑牢 “汾酒是晋闽文化交融符号” 认知;选址晋浙闽商帮交汇的安澜会馆塑雕像,将酒缘故事转化为可感知场景,让汾酒与地域历史联结可视化;还借仪式将孙尔准清廉勤政品格、晋商诚信基因融入品牌,实现文化传播先于品牌输出,以历史情谊与商脉传承建立地域情感认同,达成文化与品牌价值同频共振。
这种“入乡随俗”而非“居高临下”的文化沟通方式,使汾酒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浓香腹地实现“超行业水平增长”。汾酒以文化为钥匙开启区域消费的情感闸门,再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捕捉用户需求,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全国化布局,为行业破解“区域名酒壁垒”提供了创新思路。
03
文化赋能:从仪式场景到生态构建的品牌升维
在白酒品牌纷纷加码文化营销的背景下,汾酒对文化的运用独具特色,将文化从“传播符号”升级为“用户参与的动态生态”,通过仪式场景化、年轻化共创、国际化叙事三个维度,实现6000年历史底蕴的当代转化。

2025年9月举办的封藏大典,已从企业仪式进化为行业级文化IP。本届大典以“敬天、爱人、传承、立新”为主题,通过沉浸式表演还原“播种-生长-丰收-敬天”的农耕智慧,以真实故事诠释“爱人”的品牌温度,更以十九坛头锅原浆的封藏仪式传承匠心,最终通过京剧与现代舞的跨界融合展现“立新”决心。大典现场陈列的仰韶文明小口尖底瓮复制品、1915年巴拿马获奖展品,与全息投影复原的明清酿酒街市形成时空对话,使消费者在沉浸体验中感知品牌厚度。这种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参与、可感知场景的能力,正是汾酒文化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年轻化共创推动百年品牌焕发时代活力。10月25日至26日,汾酒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举行的“汾瓷共生·青花焕潮”城市快闪活动,是该模式的典型实践。活动以“文化为核、体验为媒、潮流为形”,将汾酒与景德镇陶瓷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融合,构建多元体验场景:DIY特调区与专业调酒表演赋予传统白酒现代风味,文化长廊与趣味问答助力年轻人了解汾酒6000年酿酒史及“中国酒魂”内涵,夜幕下的Live演出打造“微醺·轻社交”氛围,贴合年轻群体需求。

汾酒国际化布局呈现“差异化、试点化、场景化”的理性路径。进入2025年,汾酒国际化凭借“文化锚点+精准深耕”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标志性事件聚焦三大领域:一是深耕俄罗斯市场,青花汾酒入驻克里姆林宫博物馆,举办中俄“国酒对话”论坛,同步设立莫斯科专营店,实现文化认同与渠道落地双向突破;二是精准切入高端市场,与迪拜Al Rais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青花系列进驻阿联酋王室渠道及迪拜机场免税店,直击中东高净值消费群体;三是聚合全球资源,依托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吸引20国酒企参与,同时在意大利、新西兰通过鸡尾酒调制、跨界合作等场景化创新实现破圈。
在白酒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的范式转移期,汾酒的实践表明:历史底蕴并非发展负担,而是可转化为当代价值的宝贵资产。当行业仍纠结于短期业绩波动时,汾酒已通过长期主义战略布局,夯实“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根基。这种在逆周期中坚守价值创造的定力,或许正是中国白酒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


